新闻动态(记者张建林)11月3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船舶工业发展总体平稳。前三季度,海工船舶完工量和海工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6.7%和25.7%。新增改型总吨位中,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3.5%、47.3%和58.6%,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就开发而言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工程装备新订单、交付订单、持有订单额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0%、50.8%、61.9%,继续位居全球第一。随着利好政策的落实、居民旅游意愿不断增强、沿海地区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海洋旅游市场呈现供需双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上旅客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3.0%和3.8%。邮轮旅游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上升。前三季度,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邮轮数量及总数量旅客发送量分别为344人次和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 1月至9月中旬,从上海港出航的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77%。在海洋勘探能力方面,前三季度深极地勘探取得新进展。例如,“植物地智二号”科考船已成功收集并忽略了南海北部水深1522米的“海马”冷泉渗流中的燃烧冰。 “洞察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结核矿区应用试验任务。此外,我国在南海成功部署首套3500米以上水深观测浮标系统,实现对海水以上10公里环境的全面同步观测lometer水下观测,填补了国际大水深观测技术空白。 “蛟龙”号成功潜入深潜,完成了北极冰层下的首次冰潜。我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全海洋深痕量金属CTD绞车系统在北极进行了演示和应用,满足了极地环境下的清洁采样要求。白爽主编、刘宝庆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