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至14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本次大会上,两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知名商家等共同探讨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国际标准、产业研发、测试验证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未来需要新的终端来支持6G的发展。 6G与AI的交叉将让移动终端进入智能化新时代。会议组织者之一的IMT-2030(6G)推进组宣布提高新Pub设施研发测试的能力。照片由 IMT-2030 (6G) 推广小组提供。 AI手机、智能手机及周边设备将是主力发展方向。 6G是2030年商用的新一代智能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正处于技术攻关取得初步成果、标准研究全面启动的关键阶段。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主旨演讲并表示,终端的能力体现了移动通信的代际特征。当前5G时代,智能手机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接入设备和移动经济的支柱。 TechInsight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换机周期为51个月,预计2025年中国为44个月,比2020年延长近40%。换机周期延长不仅是因为手机耐用性的提升,也因为新手机缺乏吸引力。他相信在未来6G时代,消费市场将成为主导业务,需要新的6G终端和应用服务来支撑6G的发展。 AI手机将取代智能手机。 AI手机、智能手机、AI眼镜等周边设备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AI手机在操作系统中嵌入大规模端侧模型,内置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专用算法,带来实时交互、创意增强、个性化服务等体验升级。智能手机将具备感知、记忆、规划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够独立理解和拆解复杂任务、状态回滚、适应变化和智能协作,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执行。以AI手机和智能手机为核心,多种智能外设的协同工作模式将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智能外设包括眼镜、耳机、手表、XR、汽车、智能家居、工业模组等。 6G公共研发新测试能力提升 邬鹤铨表示,AI与XR终端的融合将进一步提升交互的自然度和沉浸感,有望成为6G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工业模块、车联网模块、无人机通信终端、卫星直连移动终端将是终端市场的增长点。此外,面向6G的智能终端将催生新的操作系统,成为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新入口,带来更多新的应用体验。行业建议 产业各方正在以终端创新为抓手,打造6G发展新生态。 GSMA大中华区总裁韩表示,在应用需求和创新技术共同推动下,6G网络容量将保持快速增长。申请。 6G的发展需要优质的频谱资源、智能终端的引领以及开放协作的行业技术和生态标准。其中,6G终端的九大潜在典型场景包括全息多感官娱乐、个性化极致灵活购物、智慧养老院、沉浸式云办公、无监督自适应交通、个性化虚拟学校、远程智能医疗、综合物流网络、数字孪生城市。面对6G的发展,他认为,有必要在征得业界同意的情况下制定政策措施,调整5G和6G的发展节奏,充分释放5G的潜力,为6G的腾飞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会议期间,IMT-2030(6G)小组宣布促进提高新公共研发测试设施的能力。基于现有6G技术测试平台后,将与业界共同全面提升五大系统能力。以此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孪生基地、创新智能集成、星地一体化能力建设试验网,助力6G关键技术和样机研发、支撑国际标准制定、交付创新生态应用。会议还展示了超大规模天线原型机、感知智能融合应用系统演示系统、多智能体演示系统、新型物联网原型机等多种6G概念原型机和应用演示。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张树静、校对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