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领跑中部 “+”为荆楚创造无限可能

11月22日,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参观者参观了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位,人形机器人“表演”收衣技能。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热 摄)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文君 乘坐自动驾驶汽车过河已成为市民的日常,人形机器人正在“微微练习”折叠衣服的技能,为加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大型AI模型使激光焊接效率提高了50%……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重构荆楚大地的动态肌理。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沿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复制战略。 今年1-9月全省规模e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近五年保持年均40%的增速。 当前,湖北正积极发展“人工智能+高速移动互联网+先进存储”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打造武汉“世界存储之都”、“世界工业软件之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以中部地区为主导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加速崛起,成为激活千行百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首批106个常见应用场景发布 人工智能正在为数千个行业提供动力 11月24日,我走进烽火通信智能工厂。在利用5G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透明工场”中,AI系统实时调度生产任务,效率提升27%,通过率高达98%。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湖北“人工智能+工业制造”的真实场景。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工业全才”之一,湖北拥有41个工业门类齐全,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最丰富的试验田。 今年10月,我省发布了第一批106个人工智能常见应用场景,涵盖医疗、交通、工业制造、实体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成果。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漂浮的概念,而是成为工厂、诊所、城市街角真正的生产力。 借助华工技术,搭载“紫动太初”大机型的激光焊接系统实现了高精度工艺优化,效率提升50%。在精策电子,大型工业质检模型认知准确率高达99.95%,成为生产线上“不出意外的质检员”。 在医疗领域,AI同样大放异彩。蓝鼎智能宫颈癌AI云诊断平台可实现10秒扫描、2秒诊断,将医生检测效率提升100倍,检测成本降低至原来1%。这个“湖北智造”已遍布全球10多个国家,成为保护女性健康的“世界医生”。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市民的日常生活。这里建成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自动驾驶应用全国领先。去年,武汉实施自动驾驶保护立法,推动智能网联从“示范”走向市场。 体现智能轨道也是热的。随着“劳动者”、“荆楚”等20款“楚才”机器人加速走向行业领军者,湖北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始研发第一个以世界模型为核心的智能数据虚实结合的数据。未来三年,这个数据工厂预计将服务数百家产业链企业,支撑数十个场景的规模落地。 计算、算法、数据的力量“强强结合” 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增厚 湖北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单一的突破,而是由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构建的强大生态系统驱动。 坚实的算力基础是AI产业爆发的“动力源泉”。随着武汉超级计算中心二期、中国移动武汉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的投产,湖北计算总算力突破15000p,稳居中部第一,加快推进“武汉-宜昌-象市”三大算力圈建设。去年上线的湖北省算力互联平台,实现了“全国与市州的互联”,让有能力租用算力的企业,成本降低40%以上。 主要算法不断突破,成为工业插件的“智能大脑”。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自动太初”4.0版本在多模态推理领域实现了跨越,部分能力超过GPT-5;大模型行业精密电子质检,准确率高达99.95%,堪比行业“神眼”;川神御炼大“人渡”模型引领创新应用,性价比极高曼斯。 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让数据培育产业创新。中央数据流转服务上线仅一年,已入驻数字商户1000多家,交易额超过3.8亿元。湖北还在探索建设数据交换中心,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的中心枢纽,打造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数据高速公路”。 精准的政策和服务,为生态发展提供“阳光雨露”。湖北先后印发《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涵盖创新技术、场景应用、要素支撑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武汉基金联合长江证券、东湖高新区共同发起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基金、长江产业集团筹建20亿元的长江人工智能基金……“真金白银”已投资硬核人工智能赛道。 近30%的公司创始人年龄在35岁以下 青年与青年事业同向 当前,一大批“95后”、“00后”逐渐成为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的主角,“让年轻人做年轻人的事”成为湖北最大的投入。 光谷关山大道上,2000年后模跃科技CEO冰龙志正与团队忙着讨论新一代AI一体机的设计。这群人平均年龄不到25岁,85%以上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他们已经在国外赢得了许多其他订单。 “采取 r 很有趣别人没有拿过的东西!”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常元和表示,在自主研发国产AI一体机的过程中,他们毅然选择国产GPU和CPU,搭载国产操作系统、核心模型,以及自主研发的智能Agent代理,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这样的年轻队伍在湖北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数明科技创始人罗必文拥有近千名“数字员工”,工作于全国30余家博物馆;赵放,汇冠生物科技联合创始人,其类脑AI图像算法被评为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之一;朗亿机器人创始人杨洪成是一名博士生,他研发的仿人机器人导航避障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近30%的人工智能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经武汉证实的情报均在35岁以下。 年轻人为何选择湖北? 部分答案在于学院和大学。湖北聚集了21名人工智能领域院士,建立了34所人工智能学院。每年可培训5000多名致力于人工智能芯片、体现智能等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专业人才。 这座城市也以完全的忠诚拥抱了他们。在产业要素最丰富的光谷,今年设立了“人工智能+”办公室。这8名工作人员均是“90后”,年龄最小的28岁。 “我们需要了解年轻人在说什么,并知道他们错过了什么。”上班族胡凯伟说。 根据规划,到2027年,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3500亿元。随着科技革命,产业多元化信息化、青年的力量互联、闪耀,推动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是一个美妙的过程。